2023 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基因研究引发学界震动:通过对全球 26 个种群的基因组分析,科学家发现人类在 93 万年前曾经历一场毁灭性的种群瓶颈 —— 当时全球人类数量骤减至约 1200 人,且这一濒危状态持续了近 11 万年。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对人类演化史的认知,也让我们不禁追问:远古人类究竟遭遇了什么?

这场生存危机的根源,很可能与极端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地质记录显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约 120 万至 70 万年前)曾出现全球性的气候剧变,冰川活动异常活跃,全球平均气温较现在低 8-10℃,大量海水冻结成冰川,导致海平面下降 100 多米。非洲作为人类的发源地,当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原本广袤的森林和草原退化成荒漠,可供狩猎采集的动植物资源大幅减少。
食物匮乏直接引发了种群崩溃。研究推测,当时人类的活动范围可能从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区域退缩至少数绿洲地带。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迦密山发现的遗址显示,这一时期的石器制作工艺出现明显简化,工具种类减少近 60%,反映出人类为适应资源匮乏而采取的节能生存策略。更关键的是,基因数据中的 “奠基者效应” 痕迹表明,现存人类的共同祖先极有可能就是从这 1200 人中繁衍而来。
漫长的瓶颈期对人类基因库造成了深远影响。对比黑猩猩等近亲物种,人类基因组的多样性仅为它们的 1/4,这种基因贫瘠状态很可能源于那次种群崩溃。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大脑发育的 FOXP2 基因、与免疫相关的 HLA 基因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正向选择,暗示绝境中的生存压力反而加速了关键基因的演化。

关于这场危机的终结,目前存在两种假说。气候学家认为,约 82 万年前的间冰期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非洲草原重新扩张,为人类种群恢复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考古学家则发现,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掌握更复杂的狩猎技术和火的使用方法,生存能力的提升可能是种群复苏的内在动力。
93 万年前的种群瓶颈,如同悬在人类演化史上的一把利剑。它不仅重塑了人类的基因图谱,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真理:即使是在看似绝望的绝境中,生命依然能找到延续的路径。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险些终结的文明起点,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存在的偶然性与珍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