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而静谧的南极,这片被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正悄然向人类传递着难以解读的宇宙信息。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特殊的探测设备,捕捉到了两个来自南极地下的神秘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的出现,如同投入科学界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令天文学家们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2016 年和 2018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南极脉冲瞬态天线实验(ANITA)在南极上空 40 公里处,意外捕捉到两组异常的无线电脉冲。ANITA 是一组悬浮于气球之上的高灵敏度天线,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宇宙射线撞击冰面所产生的无线电波,以此来捕捉中微子 —— 这种被称为 “幽灵粒子” 的神秘存在。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每秒都有数十亿个中微子毫无阻碍地穿过我们的身体。然而,此次 ANITA 探测到的这两组信号,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从角度上看,正常情况下,信号应是从天空方向而来,或者经由冰面反射。但这两组神秘信号却以约 30 度角从冰面以下射出,仿佛是从地底深处艰难 “突围” 而出。根据科学家的推算,这些信号在被捕捉前,需要穿越 6000 – 7000 公里的岩石。而按照现有的物理模型,如此远距离的信号在穿越岩石时,应会被完全吸收,根本无法被检测到。可事实却是,这些信号清晰地出现在了探测器上。不仅如此,通过与南极冰立方和阿根廷皮埃尔・奥热天文台的数据仔细比对,科学家们确认,这些信号并非来自中微子,也不属于已知的任何宇宙射线。2025 年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研究更是明确指出,这些信号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完全不符。
面对这些诡异的信号,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设。一种观点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粒子,它拥有强大到超乎想象的能力,能够轻松穿越地球岩石,进而产生了这些神秘信号。2025 年,宾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推测,这或许是 “超高能粒子” 存在的有力证据,甚至可能暗示着全新的物理现象。也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暗物质。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 27%,然而人类至今都未能直接探测到它的存在。2020 年《Astronomy》杂志曾猜测,类似的异常信号可能是暗物质候选粒子的表现,但遗憾的是,2025 年的最新数据暂时无法为这一理论提供支持。还有一些较为保守的科学家,如威塞尔,他倾向于认为,信号可能是由冰层或地平线附近出现的未知无线电传播效应所导致。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科学家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他们正在全力研发更先进的探测器 —— 超高能观测有效载荷(PUEO),用以接替已经光荣退役的 ANITA。据悉,PUEO 的灵敏度将大幅提升,能够捕捉到更为微弱的信号,从而大大增加检测异常事件的概率。预计在 2026 年,PUEO 将首次飞向天空,开启探索神秘信号之旅。我们满怀期待,盼望着它能为我们带来关于这些神秘信号的关键线索,帮助人类进一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