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怪谈笔记

第九行星或许真的存在,天文学家认为:它会比地球还大

2025-07-22

太阳系自2006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后,一直维持八大行星的格局,然而,近年研究提出“第九行星”(Planet Nine)假说,称一颗比地球大得多的行星可能潜藏在太阳系外缘,影响遥远天体的轨道。

第九行星假说由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于2016年提出,基于对海王星外极端跨海王星天体(ETNOs)的观测。

首先是ETNOs(如Sedna,近日点76天文单位,AU)轨道呈奇特聚类,近日点集中在同一方向,轨道倾角相似,2023年《天体物理学杂志》指出,这类天体(约14个)随机聚类的概率仅0.01%。

所以它们更有可能是被一颗尚未尚未发现的行星的引力,通过牧羊效应塑造出来的,由此天文学家估算这颗潜在的第九行星,质量在地球的5到10倍地球质量,轨道椭圆,近日点400到800个天文单位,最长要2万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转,而人类文明刚好成长于它的周期内,所以我们迟迟未能发现它。

2025年,天文学家在红外数据中发现第九行星候选体,通过分析1983年红外天文卫星(IRAS)和2006-2011年日本AKARI卫星的存档数据,两数据集相隔23年,捕捉到一颗移动的“光点”,符合行星轨迹。

距离地球约700AU,太阳光要9天才能到达那里,质量17倍地球质量,可能是一颗冰巨星,因为太阳系边缘并没有足够的岩石和金属,但凡事无绝对,如果它是一颗超级地球的话,直径至少是4万公里,体积将达到地球的27倍,这个规模已经足以维持大气层甚至是星环系统了,唯一的问题是光照太少,生命不太可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

1050亿公里的距离,比海王星远23倍,这意味着它收到的阳光仅相当于地球的0.0002%,几乎不反射任何太阳光,想找他除了引力之外别无他法,不论是韦伯望远镜还是哈勃望远镜,都很看看到它的踪影。

长达2万年的公转周期,意味着它23年仅移动轨道0.1%,不经过几十年的长期观测,也同样无法确认它的存在,至于银河系的背景噪音,太阳系边缘小行星和彗星的干扰,都有可能让第九行星变成泡沫。

目前智利Vera C. Rubin天文台配备了世界最大数字相机,扫描深度达24等星,覆盖南半球天空,天文学家认为最晚到2027年左右,就能捕捉到第九行星存在的真实证据,如果这一切真的属实,那么太阳系的演化模型,以及行星的漂移理论,都将得到修正。

因为这么大质量的天体不可能是在外太阳系形成的,那边的物质量远远不够,它只可能在太阳系内侧形成,然后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逐渐向外侧漂移,就跟木星和土星的漂移一样,最终到了比海王星更远的轨道上。

其实想要确认第九行星的真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亲眼飞过去看看,但这种技术目前还不具备,至少得数百年后才有可能

最新文章

面积相当于两个深圳,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冰山正向北移动

科学探索

 

阅读18060

美国曾做过一个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最后结果如何?

科学探索

 

阅读17036

全球每年产生20亿吨垃圾,为什么不能扔进火山里全烧掉?

科学探索

 

阅读14802

第九行星或许真的存在,天文学家认为:它会比地球还大

科学探索

 

阅读13886

每秒600公里,银河系带着地球在宇宙中狂奔,终点却遥遥无期

科学探索

 

阅读19220

冀ICP备20220137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