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知的演变:亚洲全称 “亚细亚洲”,欧洲全称 “欧罗巴洲”,最早由腓尼基人提出,他们以爱琴海为界,将东面称为 “日出之地” 即亚细亚洲,西面称为 “日落之地” 即欧罗巴洲。希腊文明时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将地中海以东称为亚洲。罗马崛起后,把亚欧分界线定为 “黑海 – 亚述海 – 顿河”。近代,沙俄扩张越过乌拉尔山,为了让欧洲承认其欧洲国家身份,地理学家塔季谢夫提出以乌拉尔山为欧亚分界线,后经调整,形成了如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一线的分界线。
文化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虽为一体,但不同区域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欧洲文化以希腊、罗马文化为源头,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形成了独特的西方文化体系,强调理性思维、个体主义等。而亚洲则有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孕育出了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注重集体观念、家族伦理等。这些文化差异使得人们将其视为不同的区域,从文化心理上认同欧洲和亚洲是两个不同的大洲。
地理环境的差异:虽然亚欧大陆整体相连,但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等山脉,以及里海、黑海等水域,形成了相对明显的地理屏障。乌拉尔山脉呈南北走向,将欧亚大陆从北到南隔开,山脉两侧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活动和文化交流,也为大洲划分提供了地理依据。
政治因素的作用:历史上,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的政治发展轨迹差异较大。欧洲长期处于众多城邦国家或封建王国并立的状态,后来又经历了殖民扩张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系和国家格局。亚洲则有中国、印度等大一统国家,也有其他一些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政治上的差异和相对独立性,使得不同地区在交流与碰撞中,更强化了彼此的区别,进而影响了大洲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