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岛的黄昏
南大西洋的卫星图像中,曾被誉为 “冰山之王” 的 A23a 正经历最后的崩解。这座重达 1 万亿吨的庞然大物,面积已从巅峰时的 4000 平方公里(堪比 4 个香港)萎缩至 1770 平方公里,科学家预测其将在几周内分解为无法辨识的碎块。四十载的海洋漂泊,正迎来猝不及防的终章。
从南极冰架到海洋孤旅
A23a 的生命始于 1986 年的南极菲尔希纳冰架,一道数百公里的裂缝将其从大陆母体剥离,当时便裹挟着苏联德鲁日纳亚一号科考站一同入海,幸得救援船及时解救乘员。这座厚度超 300 米的冰山,因体积过于庞大,刚启程便在威德尔海床搁浅,一困就是 30 余年。2020 年,洋流与温度变化终于让它挣脱束缚,顺着南极 “冰山巷” 开启北行之旅,被绕极环流推向温暖的大西洋。
2023 年,英国科考船曾与它擦肩,船员形容其如《冰与火之歌》中的 “绝境长城”,50 米高的冰崖绵延不绝,科考船以 19 公里时速行驶数小时才得以绕过。那时谁也未曾料到,两年后这座 “长城” 竟会以崩塌的方式落幕。
生死边缘的生态惊魂
2025 年 3 月,A23a 在南乔治亚岛浅海搁浅,让科学家捏紧了拳头。这座岛屿栖息着数百万企鹅与海豹,正值繁殖季,而 2004 年冰山 A38b 曾因阻碍觅食导致幼崽大量死亡的悲剧犹在眼前。幸运的是,A23a 仅停留两月便继续北移,但绕行岛屿期间,大块冰体已开始脱落,6-8 月三个月内就损失了 1000 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 36% 的体量。
如今,温暖海水加速了它的消亡。9 月以来,每日 20 公里的漂移速度中,400 平方公里级别的碎块不断剥离,既威胁航道安全,也改变着局部海洋环境。
消融背后的警示与新生
冰山崩解本是自然循环。A23a 融化释放的矿物颗粒,正为浮游植物提供养分,进而通过食物链封存二氧化碳,以消亡孕育新生。但科学家强调,南极冰架流失速度近年显著加快,远超自然节律。A23a 的 “速朽” 并非孤例,而是全球变暖的具象化体现 —— 当更多冰山提前脱离冰架、加速消融,海平面上升与生态链扰动的风险正持续加剧。
这座 “长寿” 冰山的谢幕,恰似地球的一则隐喻:自然的伟力仍在延续,但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记,已让这场壮丽循环变得不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