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其表面布满陨石坑,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最高可达 127℃,夜晚则骤降至 – 173℃ 。但鲜为人知的是,月球地下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 巨型管道结构,这些管道不仅内部温度宜人,甚至足以装下一座城市。

2009 年,日本发射的 “月亮女神”(SELENE)月球探测器在绕月飞行时,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探测器发现了一个神秘坑洞,洞口直径约 65 米,深度达 80 – 90 米,犹如月球表面的 “天窗”。随后的高分辨率影像显示,这个坑洞下方连接着巨型地下通道,也就是科学家们推测已久的 “熔岩管”。此后,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探索,在月球表面又陆续发现了超过 200 个类似 “天窗”,这进一步证实了月球地下存在庞大的熔岩管网络。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研究团队借助 NASA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携带的雷达数据,成功探测到熔岩管的详细结构。令人震惊的是,在 “马利乌斯丘陵” 地区,竟存在一条长达 100 公里、最宽处可达 1 公里的熔岩管。相比之下,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洞穴 —— 越南的韩松洞,总长仅 9 公里,最宽处约 150 米,在月球熔岩管面前,显得十分渺小。
月球熔岩管的形成与月球早期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大约 30 – 40 亿年前,月球火山活动频繁,内部高温岩浆不断喷涌而出,沿着地表低洼处流动。当熔岩流动时,表面与冷空气接触迅速凝固,形成坚硬外壳,而内部岩浆仍保持高温流动。火山活动停止后,内部岩浆排空,便留下了熔岩管。与地球相比,月球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这使得熔岩管顶部承受压力更小,不容易坍塌,因此月球上能形成规模巨大的熔岩管。
熔岩管内部环境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温度相对稳定,月球表面恐怖的温差令人却步,而熔岩管内部温度大约维持在 – 20℃到 30℃之间,最深处甚至接近地球室温,达 17℃。这大大减少了未来月球基地对温控设备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其次,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直接轰击月球表面,对人体和设备危害巨大。但熔岩管顶部厚厚的月壤,如同天然 “防护罩”,能有效阻挡有害辐射。此外,熔岩管内部长期处于黑暗的 “永久阴影区”,科学家推测这里可能藏有大量水冰。NASA 探测器已在月球南北极阴影坑中发现水冰,若熔岩管内也存在水冰,将为未来月球基地提供宝贵水资源,可用于饮用、电解成氧气和氢气,供呼吸和能源供应。

目前,NASA、ESA(欧洲航天局)和 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都在积极研究利用月球熔岩管。NASA 的 “阿尔忒弥斯计划” 将重返月球,日本 JAXA 计划在 2030 年代派遣机器人探索这些熔岩管,寻找合适基地地点。一些科学家提议利用 3D 打印技术,用月壤打印建筑材料,在熔岩管内部搭建人类基地,既节省运输成本,又能快速建造适宜居住环境。月球基地不仅可用于科研,还能作为 “深空跳板”,助力人类探索更遥远星球,如火星。
月球地下的巨型管道,为人类未来在月球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探索的深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在月球熔岩管内建立起地下城市,开启太空文明的新篇章。